孙膑的故事

故事时间:2023-05-27阅读:86

孙膑的故事

孙膑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,华夏族。出生于阿、鄄之间(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),是孙武的后代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孙膑的故事,欢迎阅读参考。

孙膑的故事

孙膑的故事1

孙膑,齐国阿(今山东阳谷东北)人,孙武的后代,大致与商鞅、孟轲同时,为战国时兵法家。他曾与庞涓同学兵法,当庞涓作魏惠王将军时,忌其才能,把他骗到魏国,处以膑刑(即去膝盖骨),故称孙膑。后经齐国使者秘密载回,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,协助齐将田忌,设计大败魏军于桂陵、马陵。他继承和发展了孙武的军事理论,把“道”看作战争客观规律,提出了以寡胜众、以弱胜强的战法,主张以进攻为主的战略,根据不同地形,创造有利的进攻形势,重视对城邑的进攻和对阵法的运用。著有《孙膑兵法》一书,亦称《齐武子》。

孙膑的故事2

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,他在跟老师鬼谷子学艺的时候,有一天,老师把孙膑和另一个弟子庞涓叫到身旁,说要考考他们的智慧,老师出的题目是“你们两个到院子里去,然后想办法把我从屋子里叫到院子里”

当时是寒冬腊月,天空还下着小雪,两个人想这是什么考试啊但是又不得不认真去做。于是两个人来到院子里,庞涓首先叫老师,“老师快出来,山上老虎正在捉兔子呢,快来啊。”“哎呀,我看到······”任凭庞涓用尽心思想办法,老师就是纹丝不动,最后庞涓败下阵来。

孙膑想了想,没有像庞涓那样去骗老师,只见他走到门前对老师说:“老师啊,此刻天正下雪呢,屋外比屋里要冷好多啊,你在屋里怎样能出来受冻呢能不能用别的方式啊”老师一听觉得也有道理,就问:“那你说用什么方式啊”孙膑说:“外面冷,屋里暖和,谁都想在屋里暖和,如果我们能把你从院子里叫进屋里来,这样公平些,老师你认为呢”老师说:“好吧!我到外面去,看你们两个到时候服不服。”但是当老师推开门走出来时,孙膑立刻上前深鞠一躬说:“老师您交给我们的任务完成了。”

孙膑的故事3

孙膑(—前316年),其本名孙伯灵(山东孙氏族谱可查),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,汉族,山东鄄城人。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阿鄄之间(今山东省的阳谷县阿城镇,鄄城县北一带)。

生平孙膑是孙武后代,曾与庞涓为同窗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。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,因嫉贤妒能,恐孙膑代替他的位置,骗孙膑到魏使用奸计,孙膑被处以髌刑。齐欣赏其兵法韬略后被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,被田忌善而客待。后透过田忌赛马被引荐与齐威王任为军师。马陵之战,身居辎车,计杀庞涓,打败魏军。著作有《孙膑兵法》,部分失传。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汉墓中挖掘出土有《孙膑兵法》残简,现藏于临沂金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,其书有一万一千余字。

军事思想纵观《孙膑兵法》十六篇,在继承孙、吴军事思想的基础上,又有了新的发展。首先,孙膑在《威王问》中阐述了战争是政治斗争工具的战争观。

他明确地说,战争不是什么别的,而是先王传布"道",即政治的工具。先王不是不想要"责仁义,式礼乐,垂衣裳,以禁争夺",为社会创造和平的生活环境,但是,依靠空口说教办不到,所以才"举兵绳之",用战争的手段禁止争夺。然而,战争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,并不是能够经常使用的。战胜固然能够"存亡国,继绝世",而一旦战败,则会"削地而危社稷"。所以,对待战争"不可不察",要慎之又慎。喜好战争的国家必须灭亡,贪图胜利的人必须受辱。孙膑的这种战争观显然比《司马法》所说的"以战止战"的思想更加深刻。

战争作为布"道"的手段,进行战争必须要合于"义","战而无义,天下无能固且强者"。经济是战争的基础,只要有充足的物质准备,小城照样能巩固坚守。在《强兵》篇,孙膑又进一步提出,要想强兵,当务之急在于"富国",明确揭示了战争对于经济的依靠关系,在理论上发展了孙武所提出的"因粮于敌,取用于国"的论题。

其次,发展了孙武"任势"的军事理论,明确提出了"因势而利导之"的作战原则。《吕氏春秋·不二篇》说:"孙膑贵势",这指明了孙膑兵法的特点。势是战争态势,是敌我双方军事实力(包括兵力、武器装备、军事物资等)的布局。孙武早在十三篇中就提出了"任势",即驾驭战争态势的思想。孙膑则在"任势"的基础上,提出创造和争取有利作战态势的各种原则。他在《威王问》中说:"势者,所以令士必斗也",而士的斗都应当在创造优势的条件下进行。如齐威王问:敌我两军实力相当,两军将领相望,阵势都很坚固,谁也不敢先动,就应怎样办孙膑回答:先派少量部队,由贱而勇敢的将吏率领去试探攻击,接战后只许败,不许胜,把主力部队隐蔽地布好阵势,待敌军分兵追击我小部队时,我军从侧翼攻击敌军主力,就可获得大胜。在应付"敌众我寡,敌强我弱"的战争态势时,孙膑提出要"让威"。即避开敌人锋芒,隐蔽好后续部队,以便使我军能随时转移。主力部队将持长兵器的战士排在前面,持短兵器的战士排在后面,选派弩机手援救危急。等待敌人攻击潜力下降,再行反击。这也是充分利用敌我双方的条件,造成有利于我的态势,以扭转敌众我寡的不利形势。

战争是瞬息万变的,所以要及时抓住有利战机。孙膑把弓弩比喻为"势",也正在于说明战争就是要争取发射弩矢的那一最有利的瞬间。

孙膑还注意利用各种地形创造有利的态势。他在《官一》篇说:在山险中作战,要放开谷口,把敌人引出山谷来交战。在杂草丛生的地方作战,要虚设旌旗,诱敌深入,进行消灭。"易(地形平坦)则多其车,险(地势险阻)则多其骑,厄(山陵狭谷地带)则多其弩。"自己要抢占有利地势,攻击处于不利地势上的敌人,这叫做"居生击死"总之,孙膑主张把握有利战机,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,创造有利于我、不利于敌的态势,以争取战争的胜利。

孙膑的故事4

战国时期的齐国,在远离齐都临淄的一个偏僻山村里,晚年的孙膑深居简出,潜心于军事理论的研究和著述。时值深秋时节,这一天,孙膑从堆满简牍的几案上抬起头,望着窗外瑟瑟的秋风中纷纷飘落的枯叶,目光不由地转到了那双残废的'双腿上,昔日那些艰难坎坷、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,仿佛又一幕幕浮此刻他的眼前。

下山遇害壮志不泯

孙膑,齐国阿地(今山东阳谷县东北)人。他的真实名字今已不可知,因为他曾遭受过膑刑(被去掉膝盖骨),所以后人就称他为孙膑。据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说,孙膑是孙子的后代,孙子死后一百多年而有孙膑。

孙膑在青年时期,曾和魏人庞涓一齐拜鬼谷子为师,学习兵法。这鬼谷子是位德行高深的隐士,有通天彻地之才。他精通数学,日星象纬,占往察来,言无不验;又广记多闻,明理审势,出词吐辩,莫口难当;还精通出世学,修真养性,服食导引,祛病延年;尤其精通兵学,六韬、三略,变化无穷,布阵列兵,鬼神莫测。据说,他的弟子众多,战国时代著名兵家尉缭和纵横家苏秦、张仪等,都出于他的门下。孙膑为人淳朴厚道,谦虚谨慎,加上学习勤奋刻苦,颇得鬼谷子的器重。一天,鬼谷子对众弟子说:“我夜间厌恶听到老鼠的声音,你们轮流值宿,替我驱鼠。”这天夜里,轮到孙膑值宿,鬼谷子将孙膑叫到跟前,从枕下取出一卷文书,对他说:“这是你的祖先孙子留下的《孙子兵法》13篇。当年你的祖先曾将它献给吴王阖闾,阖闾用其策,大破楚军。后阉闾惜此书,不欲广传于人,乃置于铁柜,藏于姑苏台屋楹之内。自越兵焚台,此书不传。吾向与汝祖有交,求得此书,亲为注解;行兵秘密,尽在其中,未尝轻授一人。今见子心术忠厚,特以付子。”并告诫道:“得此书者,善用之为天下利,不善用之为天下害。”于是,孙膑携归卧室,昼夜研习。3日之后即能背诵无误,对答如流。鬼谷子逐篇盘问,孙膑对答如流,一字不遗,并都有独到的见解和

深刻的发挥。鬼谷子很是惊讶,高兴地说:“你能如此用心,你的祖先孙武先生后继有人了。”

谁知,此事后被庞涓所知,庞涓对孙膑顿生嫉恨之心。此人本来就生性奸诈,嫉贤妒能,怎能容忍孙膑超过自己。然而,他十分善于伪装自己,曾与孙膑结为兄弟。一天,弟子们下山汲水,听到路人传说魏国厚币招贤,访求将相,庞涓心动,欲往魏国应聘。鬼谷子见貌察情,早知其意便放庞涓下山去了。下山前与孙膑相约,此行倘有进身之阶,必当举荐孙膑,同立功业,如若失言,当死于万箭之下。孙膑感佩莫名,挥泪与其告别。

时值战国中期,秦齐楚燕韩赵魏七雄争立,都想依靠武力一统天下。当时战国七雄里头要数魏国最强。魏惠王听说有个自称鬼谷子的弟子前来应聘,便欣然接见了他。庞涓拜见魏惠王,指画敷陈,倾倒平生所学,惟恐不尽。魏惠王问道:“我们的东边有齐国,西边有秦国,南边有楚国,北边有韩国、赵国、燕国。周边都是大国,我们怎样能在列国之中站稳脚跟呢”庞泪大夸海口:“大王要是让我做将军的话,我敢说,就是把他们灭了都不难,还用得着怕他们吗”要是办不到,我情愿受罚。”魏惠王很高兴,便拜庞涓为大将,另兼军师之职。他的儿子庞英、侄儿庞葱、庞茅都当上了将军。这一批“庞家将”整日操练兵马,雄心勃勃。不久,便率军进攻较弱的卫、宋等国,屡屡获胜,还击退了前来进犯的齐国。一时间,庞涓名声大噪,魏惠王也更加信任庞涓了。

庞涓在魏国受到重用后,并没有实现邀请孙膑下山的诺言。之后魏惠王听说孙膑很有才能,就让庞涓写信邀请,庞涓只得照办。

孙膑接到庞涓的信后,感念庞涓的举荐之恩,立即打点行装奔赴魏国。庞涓见到孙膑后,假意欢迎,并盛情款待。然而不久,庞涓便伪造书信,设计陷害孙膑。在魏惠王面前诋毁孙膑,说其私通齐国。惠王一气之下,要处死孙膑。庞涓为了骗取孙膑所学的兵法,又假惺惺地以同学的面孔向魏王求情,把死刑变成了膑刑。挖去了孙膑的双膝盖骨,又用针刺面,然后以墨涂之。孙膑变成了一个废人,天天依靠着庞涓过日子,老觉得对不起人家。为了报答庞涓的恩情,他答应把《孙子兵法》13篇背诵下来写在竹筒上。

孙膑每一天都忍痛拼命抄写。在一旁侍奉他的童仆实在看不下去,便把实情告诉了孙膑。直到此时,孙膑才恍然大悟,看清了庞涓的真面目,真是追悔莫及。如今被庞涓控制着,膝盖已去,两腿无力行走,好不凄惨。但孙膑是个意志非凡的人,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,他把仇恨深深地埋在了心里。他一方面与庞涓巧妙周旋,—方面在努力寻找时机,尽早摆脱庞涓的监视,心想有朝一日驰骋纵横,报仇血耻。他开始装疯,把刚写成的几篇兵书一片一片地烧毁,一会大哭,一会儿大笑,一会儿又做出各种傻相:不是唾沫横流,就是张目乱叫不绝。来人惊恐万状,急忙将此事告知庞涓。庞涓亲自察看,只见孙膑痰涎满面,时而伏地哈哈大笑,时而又嚎啕大哭起来。庞涓生性狡黠,恐其佯狂,遂命左右将他拖人猪圈中,孙膑披发露面,倒身卧于粪秽之中。庞涓仍半信半疑,但看管则较从前大为松懈了。孙膑整日狂言诞语,或哭或笑,白日混迹于市井之间,晚间仍归猪圈之内。数日后,庞涓始信其疯。

之后,齐威王派辩土淳于髡到魏国去拜访魏惠王。孙膑乘人不备,秘见齐使,以刑徒的身份,慷慨陈词,打动了齐使。于是,淳于髡偷偷将孙膑带离魏国,回到了齐国临淄。

田忌赢马初试锋芒

齐使把孙膑带到齐国后,把他推荐给将军田忌。田忌很欣赏孙膑的才能,也很同情孙膑的不幸遭遇,招他为宾客,以上礼待之,言听计从。当时,在齐国的王室贵族之中,流行一种赛马游戏。田忌与齐威王赛马时胜少负多。孙膑在场观察了多次,发现双方出场的马大致可分为上、中、下三种水准,每一种水准的马力相仿,于是对田忌说:“下次赛马,我能够使将军获胜,赌注不妨下得大一些”。田忌十分高兴,和齐威王赛马“逐射千金”。比赛当天,孙膑给田忌出了个主意,让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;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;最后再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。田忌恍然大悟,依计而行,结果,田忌两胜一负,赢得了千金的赌注。这就是“田忌赛马”故事的来历。这个小故事揭示军事上一条很重要的规律,就是在战争中要从全局着眼,善于统筹,为了总体的胜利,能够牺牲局部利益。正确地运用这一规律,就能够从全局上看处于劣势的—方,采取出奇致胜的战术,做出某种让步,而最终取得全面的胜利,到达的以弱胜强的预期目的。正因为“田忌赛马”这个小故事里蕴含着真理的内核,所以一向传为佳话,流传深远。另外,孙膑在“田忌赛马”中所采用的方法,也被视为“策对论”的最早运用。

其实,对孙膑来说,帮忙田忌在赛马中获胜但是是略施小计,田忌却由此对孙膑更加折服,并把他正式推荐给齐威王。齐威王和他交谈兵书战策,孙膑尽吐平生所学,两人谈得十分投机,齐威王认为孙膑是个难得的军事天才,真有相见恨晚之感,于是立即拜孙膑为军师。这样,透过这次赛马谈兵,孙膑一鸣惊人,由—个“刑余之人”一跃而成为统帅齐国大军的首领,在战国群雄角逐这个动荡的大舞台上,开始崭露头角,大显身手。

围魏救赵桂陵大捷

战国中期,魏国已发展成为中原大国,国势日强,曾先后攻占过秦、楚、齐等国的大片土地,对赵国更是觊觎已久,早有独霸之野心。周显王十五年(公元前354年),魏惠王派大将庞涓统兵8万、战车500乘大举进攻赵国。魏军长驱直入,很快就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(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南),企图一举灭赵。邯郸守将连战连败,情势万分危急,赵成侯急忙派人火速前往齐国求救。齐威王自知唇亡齿寒的道理,答应救赵,拟拜孙膑为大将。孙膑辞谢道:“臣乃刑余之人,而使主兵,显齐国别无人才,为敌所笑,请以田忌为将。”齐威王于是听从了孙膑的推荐,拜田忌为大将,孙膑为军师,居于辎车之中,出谋划策,率领8万齐军大举攻魏。

出兵前,田忌与孙膑一齐研究作战方针。田忌认为就应率军北上直趋邯郸,与魏军决一死战,以解赵围。孙膑不赞成这种打法,他审时度势,提出了一个“批亢捣虚”,“围魏求赵”的作战策略。他对田忌说:“目前的形势犹如丝线夹缠成一堆,如要解开,万万不能使力乱扯。人家打架,你想拔刀相助,但不能不弄清情势就挥拳加入殴斗。如今魏国把整个战斗力全部投入了这场战争,国内只留下了一些不堪一击的老弱病残之兵。如果我国趁虚率兵攻向魏都大梁(今河南省开封市),占据它的交通要道,袭击它空虚的后方,那么魏军主力必然要放弃攻打邯郸而回师自救。这样,既可解邯郸之围,到达救赵的目的,又可在魏军长途跋涉,疲于奔命之际,抓住时机,狠狠打击魏军,这不是一举两得吗”田忌听罢,心中大喜,立即采纳了孙膑的计谋。

为了迷惑庞涓,使其无法把握齐军的真正意图,孙膑又对田忌说:“请将军先向南进攻魏国的平陵。平陵这地方,城邑虽小,但管辖的范围却很大,人口众多,兵强马壮,是东阳这个地区的战略重镇,很难攻取。我准备用假象来迷惑敌人。我们去进攻平陵,途中必经魏国的市丘,我军的粮食补给道路肯定会被魏军轻易切断。我们进攻平陵就是为了向敌人显示我们不懂军机的假象。”于是,田忌率齐军拔营,以急行军的速度直趋平陵。大军快到平陵时,田忌把孙膑请来问道:“此刻该怎样办”孙膑说:“你看军中诸大夫中谁是不通晓军机的一勇之夫”田忌不知其意,随口答道:“齐城;高唐两位大夫能够。”孙膑说:“请命令你所选的齐城、高唐两位大夫,各率所属部队在平陵城邑的外围进行包围封锁,隐蔽地从四面绕过环涂,列好进攻平陵的阵势。并把阵势的薄弱易攻的部位暴露给环涂的魏军”。田忌更是不解,孙膑望着田忌困惑的神情,、进一步解释道:“环涂是魏军的驻扎地,我军的前锋要猛烈进攻平陵,后续部队亦不断增援;驻在环涂的魏军,必须会攻击我军阵势后背的薄弱之处,这样,两位大夫便能够被魏军击败了。”田忌听完孙膑解释,如坠五里烟云,疑惑地问道:“我们此次出兵援救,应力克平陵守敌,以壮军威,为什么反而故意败给魏军,

示弱于敌呢”孙膑笑而未答,只是颇有些神秘地说了句:“将军依计而行就是了。”田忌心中虽然不甚明了孙膑的意图,但深知孙膑的智谋,也不追问,下去布置去了。于是,田忌将齐城、高唐的部队分为两路,直奔平陵。齐军将士们像蚂蚁一样,攀登云梯攻打守城魏军。挟茁和环涂两地的魏军,果然从背之后夹击齐军,齐城和高唐两位大夫在城邑的大道上大败而归。

其后,将军田忌又把孙膑请来,问他说:“我军进攻平陵没有取胜而损失了齐城、高唐两位大夫的部队,在城邑的大道上吃了大败仗,下一步该怎样办”孙膑说:“请将军再派遣出游用的轻车向西直奔魏都大梁城郊,以此激怒敌人。只派少数部队跟随在车后,以显示我军力量单薄。”田忌依计而行。

再说庞涓见齐军攻打平陵连遭败绩,认为齐兵并无多强的战斗力,根本没把齐军放在眼里,于是集中兵力进一步猛攻邯郸,想一举攻下邯郸。在激烈的鏖战中,魏军损失惨重。庞涓竭尽全力,付出了巨大代价后最后于周显王十六年(公元前353年)攻克了赵国都城邯郸。就在庞涓陶醉于胜利之时,魏惠王派人告急,说齐军以轻锐之师进逼大梁,命庞涓火速班师自救。大梁乃魏国政治、经济和文化的中心,其得失关乎魏之存亡。庞涓刚刚拿下邯郸正在得意忘形,忽闻齐军兵临大梁,真是又气又急,顾不得休整军队,更顾不得将士们的疲惫和损伤,日夜兼程,回兵援救大梁。

庞涓放弃了随军辎重,昼夜不停地急行军,赶来与齐军决战。但他万万没有料到,攻击大梁的齐军仅仅是齐军的一部分,其主力早已在桂陵(今山东菏泽县东北)埋伏妥当,以逸待劳,只等魏军钻进口袋。当庞涓匆匆渡过黄河,刚刚走到桂陵时,战斗力相当旺盛的齐军潮水般地从四面涌过来,直杀得魏军丢盔卸甲,四处逃散,几乎全军覆灭,庞涓只带了少数残兵败将逃出重围。

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桂陵之战”。这次战争的胜利,充分显示了孙膑出色的军事智谋和才干。孙膑所制定的围魏救赵的战略,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个著名的战例。

“桂陵之战”后,魏惠王被迫讲和,把邯郸归还赵国,赵国也因齐军的援救而复存。

减灶诱敌设伏马陵

魏国在桂陵之战后,尽管遭受了挫败,元气却并未大伤,久霸中原的余威还在,稍加休整后,便又恢复了生机。桂陵之战的第二年,即公元前352年,魏国便联合韩国在襄陵打败了齐、宋、卫的联军,齐国不得不与魏国讲和。周显王十九年(公元前350年),魏国又向西边的秦国反攻,不但收复了失地,还围攻秦国的定阳(今陕西宜川县西北),闹得秦孝公寝不安席,食不甘味,也被迫与魏国讲和。周显王二十五年(公元前344年),魏惠王召集了逢泽(今河南开封市东南)之会,参加会盟的共有12个诸侯国,会后还一同去朝见周天子。至此,魏惠王独霸中原的野心又开始膨胀了。

周显王二十九年(公元前340年),即桂陵之战后13年,魏惠王以韩国没有参加当年的逢泽之会为由,派太子申和庞涓率兵大举进攻韩国,企图一举亡韩。在魏军的强大攻势下,弱小的韩国岌岌可危。眼前魏军兵临国都,韩哀侯异常恐慌,遣人星夜告急于齐,求其出兵相救,以存社稷。

齐宣王早就想侍机再攻魏国,所以理解韩国告急后,便决定发兵击魏救韩。齐宣王召集群臣,共议国策。宰相邹忌认为,韩魏相煎,这是齐国之幸,能够隔岸观火,齐国自身也需要加强治理,以不发兵相救为宜。大将田忌则认为,魏韩相斗,韩败魏胜是其必然的结果,魏国的势力就会因此大增,则祸必殃及齐国,绝不能袖手旁观,坐失攻魏良机。两人争执不下,齐宣王征询孙膑的意见,说道:“军师不发一言,难道说救与不救,二策都不妥当吗”

孙膑说道:“魏国自恃其强,伏赵之后又起倾国之兵伐韩,其野心须臾也未忘记伐齐。如果任韩降魏,只能使魏国更加强大,从而构成对齐国的巨大威胁,因而弃韩不救是不明智的。然而,齐国的军队务必为齐国的利益而战,如果过早地出兵救韩,就等于齐国代替韩国作战,韩享其安,我受其危,主客颠倒,那对齐国是十分危险不利的。”齐宣王听罢,频频点头。之后问道:“军师所言极是,那到底该怎样办呢”孙膑说道:“从齐国的根本利益出发,就应许韩必救,以安其心。韩知有齐相救,必然尽全力抗魏以自卫,魏军见韩不降定然会倾其全力以攻韩。待魏韩两军撕杀实力消耗殆尽之际,我们再出兵攻击疲惫的魏国,拯救危亡的韩国,用力少而见功多,才会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。”

齐宣王听了孙膑的推荐,十分高兴,热情地接待了韩国使者,并答应说:“齐救兵旦暮将至。”韩哀侯大喜,奋力抵抗进犯的魏军。然而毕竟弱不胜强,前后交兵五六次之后,韩军尽皆大败,不得不再次派使来齐,请求齐宣王速发救兵。魏军在激烈的战斗中也有必须的伤亡,实力有所削弱。于是,齐国抓住韩危、魏疲的最佳时机,任命田忌为大将,田婴为副将,孙膑为军师,统兵数万,兵车数百乘,浩浩荡荡地离齐攻魏救韩。

孙膑认为:“夫解纷之术,在攻其所必救,今日之计,惟有直走魏都耳!”所以,这一次,孙膑又一次采取了“围魏救赵”的战术,大军直奔魏都大梁。魏惠王见齐军又杀气腾腾地直扑大梁而来,鉴于13年前桂陵之败的惨痛教训,再也不敢让魏军在韩恋战,急令调回魏军主力。庞涓传令大军离韩归魏;率兵10万企图与齐军进行一次殊死决战。

孙膑冷静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状况,认为这一次魏军有必须的准备,兵力也较多较强,而且是主动迎击齐军,来势凶猛。于是,他决定改变战术,以计胜之。他对田忌说:“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,兵法上也说,被利诱而深入百里,去追击敌军,必丧失大将;追击50里,势必折损—半士兵。我们就要在这上面想办法。”田忌问道:“如何因势利导呢”孙膑胸有成竹地说道:“彼三晋(那里专指魏)之兵,素悍勇而轻齐,齐号为怯。我军便将计就计,主动引兵东撤,装作惧怕魏军的样貌,设法诱其中计。”田忌又问:“依军师之计,具体就应如何做呢”孙膑说道:“我们不妨在退兵途中,第一天造10万人做饭用的锅灶,第二天减为5万人的锅灶,第三天减为3万人。魏军追兵见我军锅灶逐日减少,必须认为齐军怯战,逃亡过半,从而助长其骄傲轻敌的思想,诱其拚命猛追,其力必疲,然后再以计取之。”田忌听罢大喜,决定依计而行。

再说庞涓怒气冲冲地率兵以急行军的速度从韩返魏,望西南而行,快要抵达大梁城时,不料齐兵又撤退逃窜,于是整顿兵马,紧紧追赶。庞涓生性狡黠多疑,惟恐齐兵有诈,开始追击时还是比较谨慎的,行军速度也不算快,各队之间联络照应有致。之后他发现齐兵的锅灶一天比一天减少,这才放下心来,以为齐军果然怯弱,闻魏兵将至竟不战而逃亡过半,土气已经低落到不堪一击的程度,这是雪桂陵之耻的天赐良机。处于亢奋之中的庞涓当即传令,将步兵留后继行,自己亲率精锐骑兵,马不停蹄,昼夜兼程地沿着齐军撤退的方向猛追不舍。

田忌与孙膑从容地率兵撤退,同时派出许多侦探,观察并随时报告魏军动态。当孙膑得知魏军已过沙鹿山时,屈指计程,料定魏军日暮必到马陵(今河南范县西南)。马陵地势险峻,一条窄道夹在两山中间,道旁树木丛生,是设伏歼敌的好战场。于是孙膑命令齐军停止前进,砍伐树木,堵塞道路,设置障碍,布下重重埋伏,准备围歼追敌。孙膑还特意命兵士把路旁的一棵大树刮去一段树皮,在白色的树干上用黑煤书写了8个大字:“庞涓死于此树之下”。一切准备就绪后,孙膑挑选了1万人,埋伏在山路两旁。然后对弓箭手发出命令说:“天黑时候,只要看见火把就一齐射箭!”

果然不出孙膑所料,庞涓率领魏军黄昏时分赶到了马陵道,其时十月下旬,又五月色。魏军人困马乏,极度疲劳,都想停下来歇歇脚。这时,前军回报说,有断木塞路,难以前进。庞涓以为是齐兵惧怕魏军追赶,故设障碍,便命人搬木开路,忽然抬头看见树上砍白处,隐隐有字迹看不真切,庞涓命军士取火照之,众军士一齐点起火来,庞涓于火光之下,看得分明,大惊中计,急令退兵,怎奈为时已晚。齐军万名一见火光立刻万弩齐发,喊声四起。魏军顿时大乱,被齐军四面围住,既无法抵抗,又无路可逃,死伤殆尽。庞涓在乱军中,身中数箭,自知“智穷兵败”,无法挽救危局,仰天长叹道:“吾恨不杀此刖夫,遂成竖子之名!”说罢拔剑自刎而死。庞涓所率精锐被歼后,齐军乘胜发起进攻,魏兵心胆俱裂,无人敢战,各自四散逃生。10万魏军以前不可一世,如今尸横遍野,全军覆灭,统帅太子申成了俘虏,魏军轻重军器,车马粮草,尽归于齐,齐军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。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陵之战。

马陵之战,孙膑因势利导,又一次灵活地运用“围魏救赵”之战术,以强示弱,减灶诱敌,设伏马陵,一举全歼了魏军,取得了决战的胜利。马陵之战,同桂陵之战一样,是孙膑军事生涯中的“杰作”,也是我国军事的战争史上的两朵并开的“奇葩”,充分显示了孙膑过人的军事谋略和杰出的指挥才能。马陵之战后,魏国元气大伤,国势从此一蹶不振,失去了中原霸权。齐国则声威大振,威服诸侯,称霸于中原。孙膑则由此而名扬天下,实现了他平生的抱负。

急流勇退兵书传世

再说田忌等班师回国,齐宣王大喜,设宴犒赏全军将士,并亲自为田忌、田婴、孙膑把盏斟酒。相国邹忌妒火难忍,自思昔日私受魏贿,制造谣言,阴谋陷害田忌之事,心中有愧,于是称病辞去了相位。齐宣王就拜田忌为相国,田婴为将军,还要加封军师孙膑。孙膑不愿受封,而且去意已决,便亲手把《孙子兵法》13篇写出来,献给了齐宣王。齐宣王恳词慰留,田忌也苦心相劝,却都动摇不了他激流勇退的决心,他对宣王说:“臣以废人,过蒙擢用,今上报主恩,下酬私怨,于愿足矣。臣之所学,尽在此书,留臣亦无用,愿得闲山一片,为终老之计!”宣王只好设宴送行,并把石闾之山封给了孙膑。孙膑隐居山中,不知所终。一代杰出的军事家就这样在激烈争斗的战国政治舞台上消失了。后人曾有诗赞道:“孙子知兵,翻为盗憎;刖足衔冤,坐筹运能。救韩攻魏,雪耻扬灵;功成辞赏,遁迹藏名。揆之祖武,何愧典型!”

孙膑死后,给后人留下了一部珍贵的军事著作——《孙膑兵法》。《孙膑兵法》古称《齐孙子》。原有89篇图4卷,资料十分宏博,可惜在东汉末年失传。直至1972年4月,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部分孙膑谈兵的竹简,经专家们长期研究整理,最后确定为16篇。这16篇虽然远非《齐孙子》的原貌,但理论价值却十分珍贵。它总结了战国中期以前的超多战争实践,从基本理论到战术原则,都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《孙子兵法》。例如,《孙膑兵法》提出“战胜而强立”的战争观,充分肯定统一战争的进步好处和作用,极力主张用统一战争去克服战国七雄并立的封建割据局面,这较之《孙子兵法》“兵者,国之大事”的认识前进了很大一步。《孙膑兵法》提出以“道”制胜的原则,强调务必遵循战争本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去指导战争,夺取胜利,这显然是对《孙子兵法》中“兵者,诡道”、“兵以诈立”思想的继承和发展,以“道”制胜较之以“诡”、“诈”制胜体现了更为深刻的理性认识。

《孙膑兵法》提出“必攻不守”的作战指导理论,其实质就是运用大规模机动野战的作战方式,在战略和战役上实施广泛的“批亢捣虚”、“围魏救赵”、争取主动、避免被动,这也是对《孙子兵法》避实击虚理论的重要继承和发展。《孙膑兵法》提出“富国”而“强兵”的国防思想,对当时和后世,都有巨大而深远的好处和影响,较之《孙子兵法》中“因粮于敌”的思想,更是一个重大的继承、发展和进步。《孙膑兵法》中有专讲军政训练的《五教法》一篇,提出对部队实施严格的政治教育、队列训练、行军训练、阵法训练、战法训练,这是我国先秦时期最完整系统的军队教育训练理论,较之《孙子兵法》中“令之以文,齐之以武”的治军思想,无疑是更全面的继承、发展、丰富、提高。《孙膑兵法》与《孙子兵法》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,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即把两“孙子”并称,说二者是“一家”之言的“孙氏之道”。在《汉书·艺文志》中则更为明确,把《孙子兵法》列为所有兵书之首,而《齐孙子》则位居第二,在吴起兵法、范蠡兵法以及其他所有兵法之上。

【孙膑的故事】相关文章:

1.孙膑的故事(优秀篇)

2.史记孙膑原文及翻译

3.孙膑原文及翻译

4.《孙膑》原文及翻译

5.孙膑名言名句精选

6.孙膑智慧故事

7.孙膑名言名句有哪些

8.孙膑的名言名句

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

打赏 支付宝打赏 微信打赏

上一篇:《穿井得一人》公开课教学设计

下一篇:孙膑智慧故事

我来回答

  • 验证码
网赚 55Link友情链接交易平台